博乐体育:特稿 香港廉政公署反贪风云反贪呼声 来自文史博览 - 微博
#特稿##香港廉政公署反贪风云#反贪呼声高涨,廉政公署成立】得知葛柏在最后时刻逃跑的消息,香港市民愤怒了。一方面媒体报道的高达430万港元的贪腐数额令香港百姓瞠目,另一方面,人们不满一名正在接受调查的高官居然还能逃跑,认为这次事件再次证明了香港反腐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1973年8月26日,在,大批的学生和市民举行集会,“反贪污,捉葛柏”的呼声愈喊愈烈。当时的香港大学学联干事周兴业便是这一的策划人。周兴业当时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意愿:“我们觉得应该要出来做一点事,起码将葛柏带回香港。”
对于市民的激烈反应,政府最初是采取高压政策,出动大批警察,拘捕学生领袖,结果却是火上浇油。9月13日,香港再次发生 “贪污有罪,无罪”的,声援被检控人士,博乐体育表达对港英政府打击贪污不力的不满。
因为反贪口号深受市民欢迎,这场运动迅速由学校波及全社会,一些深受“保护费”所苦的低收入职员、工人以及小业主也纷纷加入。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
与此同时,那些长期呼吁要建立一个独立反贪机构的人士亦开始四处活动。这些人一部分是政客,更大一部分则是经济界人士,他们都是社会精英,尤其是那些处于经济活动最前沿的富豪,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左右香港政局的能力,唯独在铁板一块的警务部门,他们不仅说不上话,还成为盘剥的对象,深受腐败之害。
一些来自英国的开明人士,也极力推动政府反腐。他们认为即使站在港英政府的角度,也应该通过反腐来争取民心,以维持港英政府在香港的管治。曾任防务司和港督特别助理的姬达爵士是反腐的强力倡导者。此前,他为反腐屡屡呼吁,但没有一个政府官员理会。在尝试了很长时间后,他说:“那就这样吧,我辞职。”1963年起任香港市政局议员的杜耶锡恩女士也是活跃的反贪人士。她曾自己拿相机拍摄各种贪污场面,交给警察反贪部门或在报刊发表。但以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深陷腐败的系统,无异于以卵击石。正如当时民间流传的比喻:贪污就像一辆巴士,你要么选择上车跟大伙同流合污,要么选择在车下静默。如果选择拦挡,结果必是血祭巴士。所以,意料之中的,杜耶锡恩的“出格”行为遭到当时政府的恐吓。“但我不能对贪污视而不见。”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她顶着重重压力,继续为反腐奔走。
面对民众的反贪情绪和此起彼伏的各方劝谏与,时任港督麦理浩不得不有所行动。这位1971年上任的总督,在香港大力推进改革,兴建廉租公屋,开发新市镇,推行九年免费教育,新建地下铁路,建立大面积公园等,做了很多改善民生的事。如今,他终于下定决心,铁腕反贪。
麦理浩委任香港最高法院副按察司百里渠成立一个委员会,彻查葛柏事件的前因后果。
百里渠本人就是一个反贪的坚定支持者。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交了一份长达88页的“百里渠报告书”。在报告书中,他清楚地梳理了葛柏案的来龙去脉,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早在1971年,香港警方就掌握了葛柏贪污的线索,并且由香港警务处反贪部门立案。而立案两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关键原因就是查办葛柏的反贪部门隶属于腐败横行的警察部门,无法独立侦查,甚至反贪部门本身也有贪污嫌疑。因此他指出,除非反贪部门能脱离警方独立,否则大众永不会相信政府确实有心扑灭贪污。
百里渠的报告尖锐地戳痛了麦理浩的神经。权衡再三后,1973年10月17日,麦里浩提请立法局同意建立一个专责而独立的肃贪机构。
作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