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体育:文史博览丨古城——平武境内最陈腐的县城
“平武故城”。明宣德六年(1431)境内《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碑中即有“古城”一名,其意为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清道光版《龙安府志·古迹》载:“平武故城在府东三十里,汉刚氐道地。”一般称为古城,其地名延续至今。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刚氐道,在今四川平武县境内。据平武县方志办副编审曾维益考证,刚氐道治地在今平武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古城镇,属广汉郡(东汉安帝永初二年,析广汉郡北部地域设广汉属国,治地在今甘肃省文县,刚氐道改隶广汉属国)。
三国时,蜀汉在今南坝设江油戍,即江油关;又在今之古城设广武县,属阴平郡(今之甘肃文县)。曹魏景元四年(263),魏将邓艾偷袭阴平郡翻摩天岭破江油关灭蜀后,江油戍随即废除。晋武帝司马炎篡位,泰始初年仍称广武县,太康元年(280)改广武县为平武县,仍属阴平郡(广武县一节见于《宋书》37卷“粱州:平武令,蜀立曰广武,晋武太康元年始更名”;《仇池国志》:“平广县,晋属阴平郡,后入仇池”)。
东晋末年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梁时期,平武陷于混乱,氐豪杨杰、李文智和李龙迁分据平武:杨杰、李文智据平武(今之古城),李龙迁据南坝。梁末,梁武帝之孙萧纪镇益州(今之成都),李龙迁附梁,在南坝筑龙州城;杨杰、李文智附当时氐人王杨发琛(据当时黎州,今青川白水)。直至北魏孝武帝在江油戍(今南坝)设江油县和江油郡,于是平武分为平武、江油两县,平武县城设在古城,江油县城设在南坝,均属江油郡管辖。西魏将梁武陵王萧纪逐出益州,占领全蜀。到西魏废帝二年(553),在今之南坝设龙州,辖平武、江油两县,这一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都未变更。贞观八年(634),又将平武、江油两县合并统称江油县,仍属龙州(州县治均设南坝)。此后,唐、五代、宋各朝均不复称平武县,一直称江油县,博乐体育古城不再为县治所在地。
由此可见,从西汉作为刚氐道治地以来,历经蜀汉,两晋,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初等朝的平武县城都设在古城,前后共经历了七个朝代,掐头去尾,整整历时8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不算短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古城在修路、基建中经常发现成片古砖、古陶残片。1974年在石马山发现了东汉古墓群,其中部分文物曾在文管所作过展出,更为古平武县城设于古城提供了佐证。
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龙州和江油县城迁至雍村(今江油大康),仍置江油县为治。元朝和明朝初年,龙州都在江油,明洪武七年(1374)土知州薛文胜迁龙州于青川(今青溪镇),15年后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土知州薛继贤始迁龙州于乐平镇(即今平武县城,见《龙安府志》薛氏家谱)。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龙州为龙安府,明万历十九年(1591)又恢复了平武县,属龙安府,县治为今平武县城,一直延续到现在。
有趣的是,“薛继贤称土选址”让古城差点成了平武县城。相传薛继贤曾想把龙州城建于古城,有方士建议,取乐平镇和古城二地同等泥土称重,发现乐平镇等量泥土比古城重许多,喻意“土地坚实,江山稳固”,加之乐平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位踞羌、氐、藏等少数民族出入要冲,控制乐平镇即扼断少数民族东进咽喉之地。为此,薛继贤决定在乐平镇建龙州城。时光荏苒,经过数百年的经营,乐平镇逐步形成了如今平武县城的规模。
古城虽然没有成为平武县城,但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为平武经济最发达,市场最繁荣,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场镇之一。民国年间,古城场镇街道长数华里,房屋鳞次栉比,茶楼酒肆遍布全镇。境内寺庙林立,博乐体育如天宁寺、朝阳寺、柏林寺、腾龙寺、芭蕉寺等极负盛名。每遇庙会,香客如云,尤以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会为最,在川西北仅次于梓潼大庙,自清乾隆十余年兴起,民国尤盛,远近士民扶老携幼争相赴会。远来行商、本地坐商、摊贩经营日杂陶瓷、五金制品、药材皮张、农副土产应有尽有,卖打药、耍猴戏、说评书、演花鼓、看西洋镜、饮酒作乐,随处可见。1929年,古城乡绅郭某,接管一外地的草台川剧班,聘名角、艺杂演员近百人,组建川剧团“醒群班”。先后在平武、青川、昭化、北川、松潘、南坪等县城及场镇巡回演出,在当时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曾大受欢迎,因而名噪一时,成为川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巡演川剧团……以上的市井文化现象,折射出古城数十年的繁荣。民国后期,随着战乱频繁,土匪横行,民生凋敝,临近解放,古城已满目疮痍。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新政、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使古老的场镇焕发了青春,如今古城镇位于九寨沟、黄龙寺黄金旅游线上,是平武的东大门和副中心,也是平武县连通外界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作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