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丨平武女婿杨升庵与“敕修报恩寺”横匾

发布时间:2023-11-26    来源:网络

  被称为“深山宫殿”的平武报恩寺,山门修建得高敞宏阔,庄严威仪,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山门正中的门楣上悬挂着一道“敕修报恩寺”金字九龙巨匾。

  匾额长5.4米,高2.2米,用楠木镶嵌镂雕而成。边框透雕九龙盘旋于金色祥云之中,张牙舞爪,穿云破雾,奔腾追逐,栩栩如生。文字高达1.1米,红底金字,阳刻楷书,字型结构均匀,字体端庄丰腴,笔锋苍劲有力,与整个建筑呼应浑然,相得益彰。九龙匾气势宏伟,构图生动,装饰华美,字体雄浑遒劲,雕工细腻,专家认为是川内少见的匾书,又被称为“蜀中第一匾”。据考证,该匾为明代状元、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升庵所写,因未署名而鲜为人知。然而家在新都的杨升庵为何会为远在深山的平武报恩寺书写匾额呢?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闻旧事。

  杨升庵(1488年-1559年),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杨升庵出身于名臣之家,父亲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历仕四朝、两朝内阁首辅的杨廷和,杨升庵是杨廷和二十九岁时得的孩子。升庵自幼聪颍过人,被誉为“神童”,七岁熟读唐诗绝句,十三岁作《黄叶诗》名动京城,十九岁应四川乡试擢举经魁。次年会考,不幸试卷被火焚坏,因而下第,博乐体育入国子监读书。正德六年(1511年)应殿试第一,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岁。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经筵讲官,参与主持状元及进士的考试。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进谏。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触怒嘉靖皇帝,遭廷杖后谪贬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七十二岁死于戍所,归葬新都。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著有各种作品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族风俗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流传度最广的还数《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现世后人在94版的《三国演义》中谱曲后作为主题曲。

  平武古称龙州,王氏先祖任龙州土司世袭至王玺,历经七代,已然根深蒂固,足可雄视一方。借“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名,请旨敕造“报恩寺”。可惜王玺却天不假年,未待寺庙落成,却撒手人寰,后由其子王鉴完成夙愿。报恩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开建,直到天顺四年(1460年)方才竣工,前后两代人付出了整整二十年的努力。王玺之孙王溥,明成化年间举进士,正德年间又升礼部主事,同首辅杨廷和结为莫逆,许下儿女姻亲。那时杨升庵仅一岁,而王溥的女儿王妍已三岁。当时流行“女大三,抱金砖”,杨升庵也算是抱了个“银砖”。不幸的是,定亲一年后王溥就致仕回乡,不久后生病去世。由于杨升庵和王溥的女儿王妍都还小,而且彼此相隔数千里,这门亲事多年无人提起,几乎忘却了。杨廷和在儿子中解元后,该考虑他的婚姻大事时才想起这事。

文史博览丨平武女婿杨升庵与“敕修报恩寺”横匾

  在祖父的安排下,1507年杨升庵迎娶了王家小姐。王妍不仅是个大美女,而且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二人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婚后两月,杨升庵便携王氏回到京师,1509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杨耕仁(小名耕耕)。正德六年(1511年),杨升庵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据传,龙州王氏对报恩寺原有匾额一直不太满意,于是请新科状元女婿手书了“敕修报恩寺”匾额,因乃御批,故不落款。正德八年(1513年),杨升庵中状元两年后,杨廷和的第二任夫人病逝。杨升庵要为母守制三年,于是偕夫人王妍、儿子耕耕打道回蜀,将继母的骨灰送回新都。一家人在新都共同生活了四年,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杨升庵读书写作,吟诗作赋;王妍相夫教子,培植园林。王妍在新都杨府持掌家业期间,整修荷塘,兴修亭榭,并在荷塘边广种桂树500多株,又种植石榴数株,为府邸日后成为闻名遐迩的新都“桂湖公园”奠定了基础。王妍和杨升庵一起种下了榴阁前的石榴,大门内两株全国最大的紫藤也是那时他俩共同栽种的,还被杨慎称为“连理藤”。可惜王妍命运不济,正德十二年(1517年),耕耕患病被误诊为麻疹去世了,年仅8岁。不久,王妍患肺痨(现称肺结核)去世。

  杨升庵和王妍的爱情故事落下了帷幕,杨升庵是平武王家女婿的这一史实也淹没在历史的尘土里,但他留下的“敕修报恩寺”牌匾历经五百多年仍光彩夺目,似在默默诉说着天子门生对明皇帝降旨敕修报恩寺的崇敬,彰显宣抚司土官和状元之间不平凡的姻亲关系,为报恩寺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