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入境逛产物吸引全邦各地搭客
围绕“统筹促进商旅文体消费提档升级,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协商议政,是今年市政协协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昨日,北京市政协召开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深入协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有委员建议,优化入境游产品,推出更多具有北京文化内涵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京旅游。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喜隆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晖提出了“精致烟火气”概念。“这是指商圈要具有高品质、可持续、重社交等特点。”他建议,鼓励各区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精致烟火气”的文商旅体融合商圈。
“与纽约、博乐体育伦敦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知名商圈相比,北京的商圈软硬环境建设有待提升。”在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副局长夏沁芳看来,商圈建设应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可以将周边有特色的街区打造成休闲街区,也可以升级改造特色商业街、商业体等传统消费集聚区,增加文化艺术开放空间、绿色生态景观等。还可以深挖首都文化资源,引入博物馆、展览展会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增强商圈消费活力与吸引力。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化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密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常艳军说,2020年至2022年期间,本市入境游客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入境游客仅恢复到2019年的十分之一。她建议,进一步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振兴入境旅游市场,提高入境消费比重。通过探索试点专项旅游项目签证政策、优化“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政策等加大入境政策供给,进一步提高入境旅游便利化。同时,在现有文旅体品牌和消费新场景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入境旅游产品,推出更多具有北京文化内涵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还应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京旅游。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保障。”常艳军同时建议,加速改善提升消费环境,加强重点服务领域服务质量监测,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加强消费投诉大数据分析。聚焦消费投诉高发领域和频发问题,健全完善商旅文体各行业领域服务标准,以首善标准打造高品质消费环境。
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本土文旅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夏沁芳建议,加大本土特色品牌培育力度,重点扶持国潮、老字号、“北京礼物”等品牌企业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在京互联网平台作用,加大对本地有竞争力的品牌商家、文旅体资源在流量倾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扩大本地特色品牌、文旅体消费市场影响力、吸引力。
“培育商旅文体等时尚消费品牌要树立强化北京品牌理念。”市政协委员、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顾伟达建议,加快扶持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产值高、市场影响广的北京本土时尚消费品牌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
提升“北京文旅”影响力,离不开宣传推广。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相关部门应整合资源,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如老字号企业和博物文化机构多开展文化体验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等特色营销活动,打响“北京文旅”品牌。支持更多国内外专业机构,策划举办各类高品质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培育消费新热点,刺激本地消费增长。
迎着家乡的“呼唤”,像这对“腊味夫妇”一样,在外乡贤瞄准家乡发展契机,纷纷掀起“回乡潮”,打造“酱货”品牌、发扬传统酱文化,助力古镇振兴。
为了这次捐献,卢建国推迟了到外地打工的行程。“这段时间我就安心调养身体,毕竟挣钱可以等,但救命的事不能等。”卢建国说。
谈及未来,黄楠笃定地告诉记者,两年多援非经历,自己战胜了疾病和寂寞,学会了在简陋困难的条件下履行医生的天职,也为祖国争得了尊严和荣誉。
陈王村大规模进行设施蔬菜种植,不仅让本村农户致富,而且带动周边魏林、双东等村800多户种植设施蔬菜,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作为‘00后’新一代,我们有责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前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传承好,然后努力把它发扬光大。”……这是小演员们的心声,也是来自梨园的“新声”故事。
作者:小编